学校主页| 数字中青| 中青新闻网
【字体:
当前位置:部委共建篇>>其他
《共建吹响进军号 乘风扬帆正当时——写在教育部、团中央共建中青院之际》
发表日期:2014-11-13作者:编辑:0220030042出处:宣传部

2012年7月5日,这是一个在学校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师生的热切期盼中,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协议正式签署。对此,我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衷心的感谢!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近年来学校的发展成绩启示我们:机遇是实现跨越腾飞的翅膀,能不能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迎势而上,推进发展,是学校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自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高等教育走上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迈上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顺应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大潮,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的蓬勃势头。如今,团中央主管、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共建,让学校实现了建设发展中的重大战略突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发出了建设具有“青年”和“政治”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重要基地的动员令,吹响了向“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迈进的号角,为学校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队”注入了新动力,搭建了新平台。

对于学校而言,共建带来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是观念转变新起点,要有解放思想的勇气。教育部、团中央审慎地作出共建中青院的决策,相当程度上是基于学校所具有的鲜明的行业性院校特色,以及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和共青团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共建协议提出,团中央把支持中青院发展纳入全团工作总体规划,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好中青院,使之更好地为创新党的青年工作、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服务。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与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彰显了学校强化“青年”和“政治”特色的价值所在。全校上下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正确认识学校与共青团组织的深厚渊源,深刻理解学校作为行业性院校的办学逻辑,牢固树立特色是发展之基的意识,坚持服务共青团事业发展,切实发挥好共青团工作的思想库、研究基地和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一方面,深入研究世界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发展观,坚持走“精、特、强”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学校建立符合规律、管理科学、运转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

对于学校而言,共建带来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是改革攻坚新阶段,要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能否以“变革”乘势而上,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作为一所后发性、单质性、行业性院校,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结构性局限、瓶颈性障碍和制度性约束,仅靠自身的内生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共建,打破了身份障碍、体系壁垒,获得了来自教育部的政策扶持、理念指导、资源赋予、平台支持,这为学校破解深层难题、拓展发展空间、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提供了可能。全校上下要瞄准“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横向对比找差距,纵向对比思不足,集思广益定良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内部发展环境、激发各方办学活力,为巩固和扩大共建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学校而言,共建带来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是真抓实干新动力,要有脚踏实地的大气。共建协议的签署,既饱含着教育部、团中央对学校寄予的厚望和关怀,也承载着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注和期待,这既是肯定也是考验,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全校上下要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以主人翁的姿态,把个人发展融入学校事业发展之中,把心思用在谋工作上,把精力用在干事业上,认真研读共建协议文本,深刻领会教育部和团中央的战略意图,紧密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把学校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长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乘着共建的东风前行,把历史机遇期变成黄金发展期,把共建新平台变成发展大舞台,让中青院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