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数字中青| 中青新闻网
【字体:
当前位置:部委共建篇>>共建意义
共建意义
发表日期:2014-11-13作者:编辑:0220080019出处:宣传部

共建给中青院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

从1985年9月中青院成立以来,在团中央书记处的关心和领导下,几代中青院人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实现了从单一的干部培训职能向高等教育与干部培训职能并重的转变,实现了从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延伸,实现了从单一的专业结构向涵盖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13个本科专业和14个硕士专业的拓展;开启了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院校迈进的跨越,开始了从规范建设、质量提高向内涵发展、特色培育的升华。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值得自豪的。

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后发性、单质性、行业性院校而言,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结构性局限、瓶颈性障碍和制度性约束,仅靠自身的内生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因此,获得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理念指导、资源赋予、平台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共建,从本质上说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相结合的一种支持。一方面,通过共建,学校作为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的行业性院校属性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和共青团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同,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学校也增强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底气和勇气;另一方面,通过共建,学校将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等方面,获得来自教育部和团中央的更多直接指导与实质支持,拥有更多争取资源、整合力量、参与合作、扩大交流的机会,这无疑为学校破解深层难题、拓展发展空间、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提供了可能。

共建给中青院的发展树立了新标准,提出了新要求

共建的长远目标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向着这个目标迈进,办学理念要更加独特而清晰,学科建设要形成更合理的结构布局,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要体现更高的水平和质量;科研工作要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共青团事业,形成突出的特色优势;校园文化要具有更加凝炼的价值内核、更加稳定的精神传承、更加鲜明的中青特色。

从“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视角,放在高等教育大格局中来审视当前的学校发展,可以说,“青年”和“政治”特色的培育意识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和清晰的推进路径,各发展要素相对孤立分散,没有有效凝炼和集中,没有产生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标志性成果;重视教学科研质量、打造人才培养品牌的传统已经形成,取得了一些国家级的项目和成果,初步具备了向“国字号”研究基地、重点学科冲击的能力和基础,但领军人物缺乏,成果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持续产出能力有待提高,没有形成具有结构性、集成性优势的平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事业子系统内部还缺乏有效整合,子系统之间还缺乏相互协调,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因此,全校上下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严格的标准来对待工作,面对机遇谋发展,面向挑战找不足,让共建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