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喜迎建党90周年 >> 新闻动态
 
明信片展示百年历史
发表日期:2011-05-09 作者:丁琪 编辑: 出处:新闻中心

采写/记者 丁琪

李德举,俄罗斯归侨,曾在中国电力报、国际商报任记者编辑。收集明信片二十余年,现收藏有两万多张珍贵明信片。56,他在我校图书馆大厅举办了首次个人明信片展览。记者在展览现场采访了李德举老人。

记者:您这次展出的明信片都是什么内容呢?

李德举:这次展出的主题是“百年历史缩影——从明信片看中国历史变迁”,我选择了百余张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明信片,包括清末、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港澳回归等几个时期,各时期的大事件和人民世俗生活都能从中得到反映。重点在清末和民国两个时期。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明信片的,为什么要收藏明信片?

李德举:大概二十年前开始收藏吧,当时我很喜欢收藏各种小物件,但没有明确目标。在俄罗斯,我发现了许多珍贵和新奇的明信片,觉得明信片信息含量大,对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都有很大作用,比邮票、瓷器、字画等意义更大,便开始专心收藏明信片。

记者:明信片都是通过什么途径收藏的?

李德举:都是自己购买,一些珍贵的明信片价格是很昂贵的,几千甚至几万块钱一张。我有这个经济能力,便常常去搜集那些自己缺失的珍贵明信片。而且大部分都是从俄罗斯买回的,许多明信片中国根本没有。

记者:回顾收藏过程,您有哪些独特的心得体会?

李德举:每次看到这些明信片,就仿佛看到了中国百年的奋斗史,深感中国这一百年来得不易。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到共产党建立新中国,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实行改革开放,才有中国富强的今天。这两万多张明信片记录了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而且其中好多明信片是从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非常珍贵。

记者:您以前做过个人明信片展览吗?

李德举:以前没有,在中青院是第一次展出。今年是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明信片,也通过明信片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便通过紫竹院街道侨联联系到中青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这个展览),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记者:您感觉在我校的展览效果怎样?

李德举:我觉得反响不错,同学们都很热心地前来观看,和我交流一些明信片背后的故事。更让我感动的是,许多同学在留言贴上写下了自己的看法,他们都说得很好,也都对历史有自己的感悟。一条留言是这样写的“一张张明信片上有着一张张静景的相片,像一个个黑白默片的定祯,在历史的某一瞬被记录。借由这些记忆,我们嗅到了那些时代的气息。”第一次展览就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很感谢中青院的同学。

 

记者手记: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几个展板前挤满了同学。几名同学正就一张毛泽东最早的照片明信片与老人探讨。一位带相机的同学专心致志地拍照,准备传到网上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些宝贵的明信片。现场还有从中央民族大学赶来参观的同学,并希望老人也能到民大展览。据青志协谈晓莹介绍,他们已经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联系,预计把北外作为展览第二站。

那些发黄的明信片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他们见证了中国百年历史变迁,亦展示了浓浓的民风民情,呈现出最直观的历史画面。李德举老人对明信片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悟让我们感动,与大家分享的品质更令人动容。这些有灵性的明信片,亦见证了一个老人走过的风风雨雨。

附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