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喜迎建党90周年 >> 我的入党故事
 
一位82岁老党员的回忆
发表日期:2011-06-10 作者:董新宇 编辑: 出处:新闻中心

采写/记者 董新宇

 

:原中国青年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原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团校第7期普通班学员。1954年调中央团校学习后留校任教,从事青年运动理论和历史的教学与研究。曾任中央团校青年团工作教研室和青运史研究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4912月,郑洸正式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011年,他已是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有着61年多的党龄。回忆起自己入党的前后,他滔滔不绝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听从党的召唤,“南下”去!

1948年,对于郑洸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郑洸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现暨南大学)。解放前夕的上海,各大专院的学生爱国情绪高涨,暨南大学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活动十分活跃。身处浓厚的革命氛围,目睹无畏的爱国行为,郑洸的政治思想开始了深刻的转变:从爱国到反蒋,再到投身于革命。“暨南大学是我人生征程的一个重要界碑。”郑洸回忆到,“1949年,我正式参加地下学生运动,还加入地下党的外围组织‘雷社’。上海即将解放,为抵制国民党计划撤退迁校去台湾,我参加了护校斗争和学校的‘应变会’,同时加入上海‘人民团体保安队’,防止国民党特务转移人民财产、搞破坏。”

上海解放后,“学联”号召进步学生参加“华东随军南下服务团”,准备进军福建。由于郑洸此前出色的政治表现,再加上福建人的身份,学校地下党的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带队“南下”。

“当时真的很矛盾。作为大一的学生,不愿意离开学校放弃学业、离开大城市上海。但我想到,选择‘南下’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入党前的一个考验。”

考虑再三,19岁的郑洸坚定地表态:“我决定‘南下’!”

 “南下”途中:认识党

19497月,两千多人的大队伍跟随三野十兵团,浩浩荡荡地开始了艰难的“南下”征途。

“途中危险重重,遭遇过国民党的偷袭和空袭,牺牲了不少战友。”郑洸看到很多人都想中途放弃,“作为中队的团支委、分队长,我协助中队领导稳定队伍情绪,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最后,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随着“南下”的深刻体验,强烈的理想主义和热情逐渐占据着郑洸的思想。

“一次,我和大队张政委聊天,讲了对党的认识,把党和解放军大加颂扬。没想到,大队张政委的一番话泼了我一盆冷水。”

原来,大队政委听完郑洸的话,回应说:“小郑啊,你要记住,我们党不仅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我们的党是在旧社会产生的,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的党员也是各种各样的出身。这样就不可避免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是百分百的纯洁。你要全面地认识共产党。”

“这段话我记住了几十年。”郑洸说。

“这使我懂得,要辩证地看待党内的问题,正确对待党内存在的不足,坚信党的主流是光明的。现在我终于体会到,那段对话,对我一生坚信党、坚持革命、经受各种考验而不动摇是多么的重要。”

194912月,他光荣入党。

 “党员要学党史、了解党”

“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认真地学习党史。”郑洸说。

回顾自己的入党历程,细想对党的认识转变,郑洸不禁感慨:“‘南下’前的我,对党的认识还处于朴素的感性阶段。‘南下’后,通过学习党史、通过党的教育和革命实践锻炼,我才从理性高度更坚定对党的信念。”

“无论党员还是团员,都要很好地了解党,特别是要弄清和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功过问题。”接着,郑洸解释说,“通过学习党史,让当代青年知道党的功在哪里,过在哪里,将党的光辉形象牢牢地树立在心中。这样,就会避免青年被社会上对党的负面评论所影响。要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振兴,为了人民幸福奋斗了90年,曽经做出过巨大的牺牲。我们为党而自豪!”

“马克思有句名言,我经常来激励自己,那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虽然不能显赫一时,但它将永存!’我把它送给你们,送给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年青朋友。”郑洸说。

附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