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创先争优>> 学先进 作表率>> 个人

朱玲:师者风范 父母情怀

发表日期:2011年06月30日  作者: 编辑:  出处:

  

/记者  石 莹

 

 

如果学生是初生的幼苗,她便是春风里的细雨;如果学生是迷途的船只,她便是引航的舵手;如果学生是黑暗中的探路者,她便是燃烧的红烛。她是学生眼中的好教师,学生亲切地称她为“朱阿姨”、“北京的妈妈”。

她是我校中文系的朱玲老师。

 

为了每一堂课的精彩

 

 “感谢教师这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它使我们精神富有;感谢教师这个永远有青春相伴的职业,它使我们充满活力;感谢我们这种不断汲取、不断输出的生存状态,它使生命之树常绿。”

——摘自朱玲的教育随笔

大一的新生刚入学,走进现代汉语的课堂,总会被那个和蔼可亲的老师和精彩的教学内容所吸引。讲台上的朱玲自信从容,优雅大方。整堂课下来,从知识讲解到课堂练习,从提问到讨论,就连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笑话……一系列的环节都被她安排得有条不紊,丰富而紧凑。

朱玲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完美,保证每堂课按计划讲完,讲好,学生能学会。课前,她总会提前到达教室,准备好要用的课件和视频,把粉笔和板擦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保证最好的教学状态,绝不延误1分钟。上课的时候,她手边总是放着笔记本和铅笔,随时记录课程进行的情况:如难点学生掌握得如何,讨论环节用了多长时间,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这样的细致记录,让她便于课后反思与评估,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朱玲的课堂“活而不乱”:流畅,清晰,生动,容量大,多样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她都有精心的设计:视频音频展示要多长时间,哪些知识必须让学生从练习中掌握,课堂讨论怎样组织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她一直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教与学的互动,真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现代汉语课上,她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课堂专栏”、“每课一题”、“语言万花筒”等环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学们说,现代汉语课很有实用性,它为我们的学习和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学生试讲环节、汉语课堂视频示范和相关讲座的安排,让学生亲身体验当老师的感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之外。”这是朱玲对教学的体会。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虽然只有几十分钟,课下的准备必须是充分细致的。她时刻关注专业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力图把新的理论知识融于课堂教学。语言学科的理论知识需要丰富的语料作例证,平时在校园里、大街上,看到广告语、标语、横幅、招牌等,朱玲就会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捕捉其中有代表性的语料,以供上课使用,这已成为她的一种“职业习惯”。

 

不断探索教学“新路子”

 

“一个教师不能被动地、机械地重复以前的教学模式,而应不断地研究教学现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

——朱玲

“朱老师的PPT做得太好了!”“记得朱老师为讲授《长恨歌》而准备的PPT里几乎融入了所有的手段,图片、声音、视频……当时我都看呆了,真想不到一篇古典诗词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朱玲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质量。

谈到多媒体教学,朱玲说出一连串的好处:增加课堂容量,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来说,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更加具象地接受学习。但是,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受过计算机教育的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有的老教师甚至会排斥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我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的时候,用的都是笨办法,从最简单的操作开始学,根本不懂原理,只是记住先点哪个,再点哪个。为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朱玲俨如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向自己的孩子学。她带着眼镜,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和学习每个步骤和细节。正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艰苦学习和摸索,现在朱玲的课堂已实现了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视频、音频、图片、板书各种手段综合使用,协调自如,丰富而生动。

1982年从教以来,她先后开设过儿童文学,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等多门课程,算得上是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但她从不满足现状,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以来,朱玲相继完成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了学校第一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大学语文课的建设,成果显著;主持完成了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文系培养对外汉语人才的教学实验,开设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积极探索基础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既要理论研究,还要教学实验,难度大,而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教学,促进教学,为此,朱玲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不仅成为系内外学生喜爱的热门课程,也成为了中文系学生考研的一个热门专业方向。最近,朱玲又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方面进行探索,形成系列的研究计划。

朱玲就是这样一个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教学探索者。

 

乐为“绿叶”  甘当人梯 

 

教学是一个文化传承活动,是一个由老及新的动态过程,从老教师和新教师的互动角度,也是这样的,这符合教育的规律。

——朱玲

2003年起,朱玲就承担教学导师的工作,每年带一名青年教师,传帮带”的效果突出,并且,在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带出了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作为中文系的老教师,她关心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入党,热心为他们提供咨询和帮助,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为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促进教师的团队建设,增强团队教学力量,朱玲乐为“绿叶”,甘当人梯:她与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带青年教师到她的课堂去观摩,指出他们教学中的具体不足,指导他们如何与学生相处,甚至具体到指导怎样安排教学进度、掌握课堂节奏,包括如何处理各种教学突发事件……在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她都自觉地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帮助。

20094月,我校中文系青年教师向静在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赛中获得文科B组一等奖的好成绩,指导她的老师朱玲也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优秀指导老师奖。这对师徒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教学相长,对此,朱玲这样看: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优势。年轻教师学历高、专业素质好,在现代技术的运用上更有优势。了解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向他们讨教专业知识上的问题,对老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新的动力。”而向静对这位教学导师心怀感激:朱玲老师的言传身教,是我学习进步的主要源泉。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爱学生,就要把职业道德和父母情怀融为一体。以传承文化薪火、塑造民族社会未来的责任感,对学生严格要求,切实指导;以望子成才,不求回报的心态,对学生倾心奉献,细致关爱。”

——朱玲

朱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师者当有父母情怀,教师的舞台不只在课堂和讲台。课堂之外,朱玲更是肯在学生身上花精力,下功夫。努力了解学生的状态、情绪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在学习上指导,精神上鼓励,思想上关心。细致入微的关怀,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喜欢老师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更敬仰老师敢于、也能够——真诚地以自己为表率,向学生传达原则与信念。还有严格、用心、直言不讳……也愿我将来可以像老师一样。”“朱阿姨,祝您节日快乐!感谢您在大学4年对我的关心,这份关心在我毕业之后一直温暖着我。这是学生给她的短信,她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生活中可以信任的朋友和亲人。

在学生的教育上,朱玲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和细节,因材施教。对待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她都会主动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遇到不自信或者比较内向的学生,会刻意给予其更多的锻炼和交流机会,让他们在课上发言、担任课代表,让他们在实践中树立自信;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就会尽力为之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一次,在大一的现代汉语课上,朱玲老师发现一名来自青海的藏族同学缺了一次课,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朱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走到他的身边,亲切地询问:你上节课没有来,是不是生病了?课后,这名同学主动找到朱老师,说:“朱老师,对不起,上次缺课是因为我睡过了上课时间,你这么关心我,我不能骗你。自此之后,这位同学没缺过课,并且总是坐在第一排,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和朱玲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

朱玲的工作往往超越本职的范围和要求。自2003年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以来,朱玲在8年中带了72名学生,她始终秉承信任、尊重、保护的理念,把责任与情感作为基础,把关注人作为原则,坚持把学习指导、心理调整、生活上的关爱、文化视野的开阔结合起来,创造了导师制工作的成功经验。她定期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和生活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困惑;她会在台历上把学生的生日标注出来,到时及时送上祝福;她会在新年的时候,给学生家长寄送明信片;她会和学生一起过中秋和新年,带着学生们去买书听音乐会K……

2007年春天,她开始利用她的业余时间辅导报考语言学科的同学考研。4年来,她坚持有计划的辅导,定期集体指导,随时个别答疑,指导复试面试,帮助学生修改个人自述、研究计划,并在辅导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之后的学生把路修得更平更宽。在全程悉心指导下,有30多名学生成功考上了研究生。对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她还要送上一程:给他们开书目,指导他们为读研做好准备。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朱玲的辅导不仅仅是一种专业上的指导还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让学生们觉得在考研的道路上始终有人帮扶着,有坚强的后盾。读研的同学常给朱玲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一位同学在贺卡上写道:亲爱的朱老师,很想念您!每当忆起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时,就倍感幸福和幸运!不久的将来,我也像您一样做一名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的老师,您是我最好的榜样!

朱玲的辅导对象不仅限于本系,别系的学生也来找她谈心,找她辅导。今年春天,一位新闻系的男生发来这样一条短信:朱老师您最近好吗?我成绩出来了,给您汇报一下……。在考研的路上,您是我的启蒙老师,谢谢您!”“师情似海,师恩如山。愿亲爱的朱老师节日快乐!您对生活的宽容达观和对事业理想的执著追求都是让我钦佩不已的,愿老师永远幸福、美丽、平安!很多同学工作之后,仍然与她保持着联系,每年教师节都来探望她。在生活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朱阿姨

作为一名教师,她还不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还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人生的意境来自于生活的感悟,来自于美的追求,她追求自身德智美知情意的和谐,追求人生的美丽;她热爱自然,将自然的美与文学作品融合起来;她崇尚艺术,时常去听音乐会、看芭蕾舞、看京剧和画展,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她热爱生活,总是向身边的人传播乐观和自信……她将自己的修养,感悟和见识一点点融入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课堂。

在近30年的教师生涯里,朱玲从学生的不断成长中充分感受到了付出的快乐。她在随笔里由衷地写道:“当我们把青春投入事业之后,就没有必要再费心地去搜寻记忆中的辉煌,事业的丰碑上自然铭刻着每个人的业绩。我知道了,当耕耘者的躯体消逝时,千里林海、万里绿野,满天下的桃李就是他们永恒的生命乐章……不用怀疑,这样的人生如诗如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近30年的教学历程中,朱玲始终对学生严格要求、细致关怀,以严谨的治学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传递着爱和责任,由此,她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每年的岗位考核和教学评估都被评为优秀,并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学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