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创先争优>> 学先进 作表率>> 个人

于昆:打造充满活力的政治课堂

发表日期:2010年12月03日  作者: 编辑:  出处:

  

/记者  石莹  潘一琦




 

 

 

生活中,她是学生的“大姐姐”,“和学生们在一起,我很快乐,我很爱他们。”

工作中,她谦逊好学,努力提高,“我也还是个‘学生’,我得不断地向我的同事学习,向我的学生学习。”

讲台上,她始终激情饱满。她说:“做教师是一种幸福。”

她,是我校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昆。

作为青年教师,于昆自2007年起担任我校本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党的建设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致力于不断创新,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四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优秀奖,同时,积极科研,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课题数项。

 

把每一堂课“演”好

 

采访约在于昆下课后,她提着电脑包的身影略显疲倦,而脸上的笑容依然生动。她亲切地对记者说:“不好意思,刚刚在课上学生们讨论很激烈,耽误了一些时间。”

很多学生都认为政治理论课不好学,枯燥乏味,然而,于昆的政治课充满活力,常在与学生热烈的交流中走向尾声。作为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怎样上好政治理论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怎样把课堂活跃起来,是一个难题。为此,于昆可谓“下足了功夫”。

通过积极的摸索和学习,于昆总结出自己教学的一套“路子”:教师要有热情,形式要有新意,教学要有技巧,课堂要有交流,内容要有深度和广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学中,教师最需要热情。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激励着于昆,不论多累,“于老师在讲台上就像女超人,有用不完的激情”,学生这样评价她。“在于老师的课上,我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被她饱满的热情所感染,‘马基’课的枯燥给驱散了不少。”于昆寓教于“热”,将对教学的热情通过教学的“演技”发挥出来。“教师需要‘演技’。在我看来,把教学内容‘演’出来,是教师讲课应该追求的一种较高境界,”于昆笑着说,“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于昆所说的“演技”包含“表演”和“演说”两部分:“‘表演’是用肢体语言形象地展现所讲授的内容,‘演说’就是把教学内容讲出来,而不是照本宣科。”

这种“艺术性”的教学使得政治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为了把每一堂课“演”好,于昆会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除了深钻教材、参阅资料、认真备课外,还很重视“备学生”:注意在与学生不断的接触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思考应在什么关键点联系课本知识,联系学生的实际……“要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于老师的课内容充实,讲课有个性,有吸引力,注重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于昆对课堂内容丰富性的追求源自于“我想给学生‘启发式’的教学”。她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PPT、录像、案例穿插在一起,在加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政治理论课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绝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在于昆的课上,与学生互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都值得尊重”,她积极发掘学生思想的闪光点,“这也提醒我一定要备足课。课堂上讲到、讨论到的内容常常会超出本该准备的范围。在课堂上感受自己和学生的知识、智慧相碰撞,感觉很不错。”在教学互动中,于昆注意及时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

 

“‘两条腿’走路”

 

在中青院执教的几年来,“努力提升自己能力”的目标贯穿于于昆的工作中。“作为大学老师,必须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用‘两条腿’走路。”于昆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教学的提升需要科研的支撑,科研的突破也需要教学的积淀。教学和科研的““双管齐下”,于昆的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忙的时候有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还有连续两个晚上不睡觉的经历。

在教学实践中,于昆认真汲取教学经验,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谈起在今年参加的“第四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于昆觉得让自己最开心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比赛的内容很全面,包括仪表、语言、内容都有要求。对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的把握是一种考验。她说,这次比赛开阔了视野,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比赛中领略了很多优秀老师不同的授课风格,有许多地方可以借鉴,让我受益匪浅。”

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于昆在科研上也孜孜以求。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理论前沿》、《中国青年研究》、《甘肃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了30余篇文章。先后主持过共青团中央规划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校级课题等多项课题。2008年,她的专著《和谐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做老师是一种幸福”

 

教室,是于昆流连忘返的殿堂;讲台,是于昆着迷热爱的地方;教师,是于昆一直坚守的梦想。

“读初中的时候,老师曾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说,我就是想当老师,这个愿望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从小学生到博士后,于昆一路走来与自己的老师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从自己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于昆感慨,正是她的老师给了她许多人生的引导,才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当教师的理想。如今角色转换,于昆成为了一名教师,她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她始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珍惜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解决学生们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与困惑。

“觉得于老师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每次上课都能看到她孩子般的笑容,感觉特别亲近。”在采访中,于昆不只一次说“做老师是一种幸福。”“我非常爱我的学生。”谈起课堂的讨论,说到课下与学生交流的种种,于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于老师,明天北京有六级大风,记得要添加衣服呀。”“于老师,生病要快点好起来啊,我们都很喜欢听你的课。”……至今她的手机上还珍藏着学生们给她的短信,“学生们关切的嘱咐,温馨的话语,给了我莫大的幸福与温暖。”

“学生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太多的收获。”于昆笑着告诉记者,在工作中,她觉得自己和学生是“互相为师”的。“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丰富,在课堂上常常会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能大大促进‘教学相长’。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特别都年轻。”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并没有什么闪光的地方。”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于昆一再谦虚地说,“其实对于你们的采访,我心里是比较忐忑的,中青院有那么多的优秀教师、先进人物,包括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有那么多的优秀教师,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于昆最热爱的职业是当教师,最热爱的地方是讲台,最热爱的人是学生。她每天带着热情和兴趣工作着,生活着,在这样的工作中自我提升,在这样的生活里得到快乐,她说,这样的日子,她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