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数字中青| 中青新闻网
【字体:
我院举办“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主题论坛
发表日期:2014-10-28作者:编辑:0220120019出处:校报

本报讯(记者翟健  任沁沁  全逸先)  在我院20华诞之际,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熏于9月14日在素质拓展中心成功举办“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主题论坛。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提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新华网全程直播了论坛活动。

上午9时,主题论坛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等领导。袁贵仁和赵勇致开幕词。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士桢主持开幕式。

袁贵仁同志在致辞中指出,20年的春华秋实,奋发进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成长,不断优化教书育人环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强、适应角色快,获得社会广泛赞扬。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奔赴祖国四方工作,为中青院带来了荣誉,也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他说,谁拥有丰富人才资源,谁就能屹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任何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及希望。因此,在社会发展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背景下,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赵勇同志在致辞中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的成长,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基本、合格元素,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锤炼品德,全面提高品德和素养,努力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民族有所贡献的人才。他说,青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勇气和创新。在每一位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舍弃小利益,为社会、为民族的整体利益做出贡献的勇气,是否能以创新的思维走出前人没有走出的道路,是青年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学术研究,其最高宗旨也在于服务于青年,服务于大学生,服务于他们的生涯发展。

论坛中,来自美国、法国、台湾和内地其他高校的与会学者在发言中结合国内外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入手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应该发挥的职能,并对中国大学生应如何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

陆士桢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当代大学生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角色与功能”的基调发言。她认为?熏大学生群体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将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押第一,大学生群体大规模增加,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第二,高等教育对于就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社会结构朝着和谐方向调整,将起到关键作用。第三,大学生作为掌握先进文化、科技知识的社会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可以发挥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提升阶层的示范效应。第四,大学生群体作为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直接教育对象,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对主流文化思想和主体价值体系的认同力量,成为和谐社会建构的思想基础。大学生要处理好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今年7、8月间,中青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地区进行了“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论坛首次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调查发现:对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贫困大学生,社会公众明显认知不足。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上展示的形象并无贫困的迹象,相反,富足的适度消费(月消费达500-800元)与略显奢侈的高消费(月消费超过800元)成为社会公众认知的主流;对于大学生恋爱中的爱情浓度和纯度,调查对象中只有11.2%的人认为目前大学生谈恋爱是出于真诚相爱,而其余的比例则分别分布于“生理、心理需要”、“排遣孤独”、“大家谈,随大流”等选项;在各种有悖于公共道德或社会伦理规范的行为中,大学生在公共场合“情侣之间的动作过于亲密”被视为最普遍、最典型的负面表现……调查成果对于掌握大学生的实际生存状态提供了第一手数据资料,为研究大学生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探索。

美国阿拉斯加阿肯奇大学文理学院院长James Liszka教授、法国青年国民教育学院国际部主任BicknellBarbara女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工系主任郭静晃、青春热线(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总督导陆小娅女士、中南大学团委刘建华以及我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李江英副教授、青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德平博士、青少系副主任石国亮博士等专家学者围绕“美国大学生的现状”、“法国高等教育与LMD改革”、“台湾青年的生活风格与价值取向”、“中国内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探讨”、“构筑大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公共形象的变迁”、“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众形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道德新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酒曙光同志对论坛作总结致词,他指出本次论坛主题鲜明,意义深刻,求真务实,富有成效。这次论坛的成效可以用“三个很好”来概括?熏“很好的研究报告,很好的学习交流,很好的体会收获”。

最后,陆士桢同志启动中华社工网(www.socialwork.cn),并宣布论坛成功闭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