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教育教学篇>>媒体报道
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志愿服务
发表日期:2014-12-10作者:编辑:0220030042出处: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童曙泉

早上8时20分,马恒从地铁8号线“奥体中心站”提前一站下车,出站后沿着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走了近2公里,仔细巡视着一年前曾志愿服务过的地方。一年来,他已经上百次这样走过。

  马恒曾是一名奥运志愿者。奥运会后,他从奥运志愿者转为一名城市志愿者,服务的地点仍在老地方——位于“水立方”北门的一座红色背景“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岗亭,服务对象则从奥运观众变成了普通市民和各地游客。

  一个人的志愿服务

  2007年6月,马恒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

  期末考试刚结束,他便迫不及待地向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提交了报名申请。几个月后,马恒收到了确认邮件,如愿成为一名奥运会城市志愿者。虽然距离奥运会召开还有近一年时间,可是这一晚,马恒兴奋得几乎没有合眼。

  2008年8月,马恒在北辰桥、景观大道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奥运志愿者服务。“一天要为观众指路、咨询上千次,第一次知道说话也能把嘴巴给说酸了。”最忙的时候,马恒半天下来只喝了不到半瓶矿泉水。

  直到残奥会期间,在“鸟巢”3号安检口安检、引导服务的马恒,才亲耳听到赛场的欢呼声,但他从志愿服务中收获了快乐与满足。他说:“我是奥运志愿者,更是终身志愿者。帮助别人的过程和快乐,使我决定把志愿者作为自己一辈子的身份。”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马恒和许多奥运志愿者一样,继续自己的志愿者生活。他就没有离开过奥林匹克公园。国庆、元旦、春节……奥林匹克公园“旺季”,他都会来这里“上岗”。

  今年3月5日,朝阳区“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正式成立。马恒担任了总站长。

  几个人的志愿服务

  马恒及其同伴们的志愿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一颗颗年轻的心。

  王云飞、贾大为就是其中的两位。一年前,王云飞、贾大为刚刚高三毕业,他们只能在吉林、山东从电视里看到“鸟巢”“水立方”。现在,他们已经是站在“水立方”北门志愿者服务站的志愿者,成为马恒的同伴。“电视里那些蓝色身影,深深地感动了我。”贾大为指着身上的蓝色马甲说。马甲的后背写着:“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今年7月,就读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一所高中的金婷在京补习完功课,第一件事便是找到志愿者服务站,报名当志愿者。奥运志愿者要求在1990年6月30日前出生,1992年出生的金婷一直想弥补未能为奥运会志愿服务的遗憾。暑期在服务站志愿服务的“90后”小海归,还有金婷的同学贾丽宁以及在加拿大上高中的16岁女孩高余男。她们的加入,使马恒的队伍壮大了。

  7月24日下午,一场大雨突然来袭,无处躲雨的游客奔向了志愿岗亭。志愿者王云飞等人立即出了岗亭,将空地让给了游客。“浑身湿透了,他们就这样站着值班到晚上7时。”这一幕,让金婷极为感动。

  约2平方米的“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岗亭相对封闭,无风的“桑拿天”是最难熬的。马恒说:“4月份我们测过,中午时分,亭内最高气温58摄氏度。”因为气温太高,最高能测42摄氏度的一支医用体温计在亭内爆掉了。

  即使这样,马恒和他的同伴们仍在坚守,因为他们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岗亭内至少留一人”。曾是奥运志愿者的刘妍笑着说:“你瞧,我晒得比当兵的丈夫还黑了。”

  到马恒这个团队参加志愿服务的,还有奥运会沙滩排球赛场经理陈伟剑。最近就要外派到墨西哥工作的他,一有时间就来到志愿者服务站,甚至因此推掉了饯行饭局,“如果可能,2012年我还想去伦敦做志愿者。”

  一群人的志愿服务

  新服务站点启用近半年,已经有600多名城市志愿者在此服务过,其中约500人是新加入的城市志愿者。除了大学生,政府机关和企业职员、社区居民也开始加入。现在,周末基本上被腾讯、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几家企业员工“承包”了。

  志愿服务转入了“8小时工作制”,志愿服务的时间延长到了晚上7时,每天为游客提供指路、咨询解答、翻译等服务逾千次。“我们的目标是,让志愿者服务像‘8小时工作制’一样固定下来,365天不间断。”马恒说。

  8小时之外,马恒和他的同伴们在学校里、马路上,随时都会以志愿者身份去帮助同学、路人,成为了“24小时制”的志愿者。

  “奥运标准”的志愿服务规范,也通过马恒和他的同伴传递给了新一代志愿者。例如,指路时,不能用手上的东西或者一根指头指点,应该是五指并拢指路;眼睛要不时看着问路人,询问是否听明白……

  “师从”马恒后,王云飞、贾大为等人成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志愿者骨干。一个雨天,王云飞从地铁站出来后发现几位上班族焦急地等待雨停,便用手中的伞护送了三四个人到近百米外的公交站台。

  另一名新志愿者郑文静,陪朋友逛奥运公园时遇到了一位逛累的84岁老太太。二话不说,郑文静拉着朋友一路小跑10多分钟,从管理中心借来了轮椅,推着老太太走了近1公里,将她安全送上了地铁8号线。

  “我带过的新志愿者至少有100名。”马恒说,在离开“水立方”志愿者服务站后,这些同伴在社区、养老院等地都成了志愿者火种的散播者,并且像马恒一样,带动了更多的志愿者。目前,像马恒一样留下来的奥运志愿者,全市还有35万人;而像王云飞、贾大为一样新加入的志愿者,人数越来越多……RJ061

  新闻链接

  北京志愿服务大事记

  ●1994年底,团中央形成全国性的志愿者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团市委随后组建了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

  ●北京奥运会期间,7万多名赛会志愿者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40万名城市志愿者提供城市志愿服务。

  ●奥运会闭幕式上,12位奥运志愿者代表接受波波夫等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献花。这在奥运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奥运会后,全市40万名奥运城市志愿者至少保留了35万人,新的城市志愿者则在不断加入中。

  ●奥运会后,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科普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禁毒志愿者、应急救助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队伍,累计服务时间超过5亿小时。传承转化奥运志愿服务项目、开发新项目,市级志愿服务项目已达1021个。

  ●在朝阳区,类似奥林匹克公园志愿者服务站这样的志愿者站点还有34家,提供助老、助残、助学、助困、助医、助孤等志愿服务。

  ●海淀区的城市志愿者开办了117家“连锁店”,志愿服务遍及全区27个温馨家园、20个爱心家园、22个敬老院和48个街乡。

(来源:2009年10月8日《北京日报》第一版)

 

 

>>相关附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All Rights Reserved
党委宣传部主办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