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教学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变化
1.教学环境的变化。院校和专业点的增多;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2.行业环境的变化。整个媒体环境日益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对媒体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媒体融合加剧。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及依据
1.培养目标的调整(以新闻学专业为例)。(1)培养“不仅具备新闻传播专业素养、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法律、经济和外语等方面的专长”调整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新闻传播人才”;(3)就业方向从“能够在新闻、出版和公关、广告机构从事采编、宣传、策划、公关、广告、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高级人才”调整为“适合在通讯社、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网站及新闻传媒集团中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工作,或者在公关、广告机构中从事宣传、策划、广告、公关以及其他信息服务等工作,或者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新闻传播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等。
2.调整目标的依据。(1)对变化的教育环境认识得更加准确,这将使培养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借鉴国外新闻教育的双学位或主辅修的培养模式,精开专业技能和人文基础必修课程,大幅度提高选修课的比例,使学分制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真正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取与第二学位或者辅修专业相关的课程,使人才培养跨越“T”型模式,直接向“H”型和“M”型模式转换。
三、相应教学环节改革的设想
1.专业改造。新闻学向媒介融合方向转变;广播电视新闻学从影视艺术向纪实影像传播转变。
2.课程设置。压缩必修课;精开选修课;加大双语类、经济、法律类课程的比重;尝试建立课程模块化。
3.实践教学。增加环节: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第二课堂、年度竞赛、暑期实践;加大比重:增加平时考核比重,提高到50%--70%;拓展领域:尝试使用与媒体深度合作的田野实践。
4.毕业论文。分专业采用年度作品加研究报告的方式,加强过程监督。
5.教学方式与方法。尝试“三三”制,即一门课有三位教师带,一个教师至少开设三门课;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开设网络学习社区,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营造良好的校园实践环境:实验室全天候开放,最大限度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尝试制作《青春报》等校媒实践平台的网络版、网络校园视频新闻平台等,使这些实践类课程与相关课程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