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这是对世界一流大学办本科教育的一个经验总结,也是我国近期国内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发展趋势,从深远意义上来讲,这也是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一个必然结果。从专业核心课程的角度而言,“厚基础、宽口径”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专业课的开设也需要把握好“厚”与“宽”的“度”。如果过多地开设“为了这个学科”的知识,而淡化了“是这个学科”的知识,则也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培养的专业性问题;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发展问题;专业学科发展和人才引进问题;与系内其它专业性培养的活动的衔接问题。从专业核心课程来讲,与教育部所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差异性问题等。
在我系的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第一,做好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有效衔接。第二,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细化区分并从课程设置上加以体现。第三,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提高办学的国际化水平。第四,必须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契机,以学科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审视我系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专”与“宽”的平衡。实际上,“宽口径”,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宽广,例如,按大类或按院系招生、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机会、学生跨专业选修、辅修学位等,决不意味着在一个专业内把其它学科专业的课程设为必修课。从这个意义上讲,“厚基础”才是我们专业培养所主要考虑的问题,“宽口径”更多地是学校层面要解决的问题,至少需要学校层面的制度支撑和顶层设计。并且,“专”与“宽”的程度在不同的专业应有所不同。比如,行政管理等一些应用型的交叉学科,可能更多地需要其它学科的支撑,而政治学、法律等专业性很强、具有严格的学科内在体系的专业,更需要在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背景前提下再去尝试“宽”。以此为指导,我系经过专家座谈、系内研讨等阶段,已经科学、规范调整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第五,高素质强能力需要进一步的课程和实践活动所依托,尤其是创新能力需要得以体现。第六,尝试总结国内外小班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荣誉项目”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第七,是围绕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三个方向,鼓励教师在现有课程基础上结成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编写精品教材。第八,加强研究方法的教学力度,结合专业导师制,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第九,是进一步探索专著导读课程、专业导师制和读书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尝试建立三者的互促与良性互动,着力推进专业导师制度的规范化。第十,是推进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最后,在做好上述十个方面的同时,与新设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相衔接,进一步探索和建立政治学类专业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核心能力素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