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数字中青| 中青新闻网
【字体:
当前位置:教育教学篇>>青特色
中国青年论坛
发表日期:2014-12-05作者:编辑:0220030042出处:

从2010年开始,学校着力打造国内以多学科视角研究青年问题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中国青年论坛,每年围绕不同专业学科和主题展开学术研讨。至今已经成果举办4届,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具体情况如下:

2010年,首届论坛主题为“经济环境与青年就业创业”,来自国内外经济学界、教育学界就业创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共同探讨当前经济环境下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创业教育。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技术专家佐佐木聪先生,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研究员,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工程学院创业与技术研究中心客座专家Cynthia Dai,美国瑞津大学全球领导力与创业学院教授BramwellOsula,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项目策划主管Rhodri Walters,美国萨福克大学邵业商学院副教授Jane Zhu 等十多名来自国内外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在我校聚焦青年就业创业问题。来自国内20 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 多名教师、研究人员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会议。

2011年,论坛的主题是“少年法制:转型与创新”。来自社会各界的近百名领导、专家学者及海外嘉宾出席论坛。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彭东、中央政法委员会宣传教育指导室主任傅昌波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宋英辉教授在发言中建议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立法工作的完善与进步,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法制建设健康发展。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郝银钟教授在讲话中指出,青少年得不到完善法律体系保障的情况依旧普遍,青少年法制的非司法化、非刑法化等规范手段与发达国家依然有着较大差距。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首席代表毕雅(Pia MacRae)女士发表了讲话。指出,近年来,在中国的不断努力下,儿童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方面,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规范进一步推动中国未成年人法制建设工作的发展。本届论坛会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未成年人犯罪与矫正、少年刑事司法程序问题、未成年人民事权利保障、少年司法社工的问题与前景、童工、青少年就业与劳动法、未成年人受教育保障及其问题共6 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2012年的论坛又名第十届中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论坛。此次论坛汇集了中俄两国在青年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搭建了中俄两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既是一次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也是一次青年研究成果的共享,还是一次中俄传统友谊的融通,对于进一步拓展和加强中俄两国学者的交流联系,深化双方在青年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中俄两国青年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论坛由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联合举办,为期一天半,共分为6个单元。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系、圣彼得堡俄罗斯青年团、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我校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的20余位专家学者,就全球化条件下的新媒体对青年的影响、青年的社会公民认同问题、青年的教育国际化问题、青年的价值观问题、青年的就业问题、青年的行为方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有理论支撑,又具实证分析,会上会下讨论热烈,互动频繁,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人民网、中国科学报等媒体对此次学术论坛进行了报道。

2013年,第四届论坛改名为“中国青年学术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少年社会化与青少年发展”。来自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的青少年研究专家及青少年工作系的师生共130多人参加了该次会议。19名专家学者分别从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视角,就有关“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少年社会化和青少年发展”问题作了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风笑天、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首席专家劳凯声、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邹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田国秀、中国计生协副秘书长兼国际部部长洪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刘云杉和我校青少年工作系主任吴鲁平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并分别进行主题演讲。

>>相关附件